花百科

佛手怎么嫁接繁殖

小璐
发布于花百科1
摘要 佛手的嫁接繁殖主要有靠接法和切腹接法,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。砧木适宜选择用香橼或柠檬,用扦插或播种繁殖。那么,下面就来具体看一看佛手的嫁接方法吧。

佛手的嫁接方法

靠接法

一般在8、9月上旬进行,对于砧木的选择,最好选择生长健壮的4-5年生植株,茎部直径能达到2-3厘米为优。切去茎基部位的部分枝下面的分枝,仅保留一个即可,再向下削去一些皮层,然后选择春秋季一年生的枝条当做接穗,长度约为5-7厘米,粗细大致同砧木一样,同样将下面的一部分皮层削去,再将砧木切面同接穗切面靠在一起,贴合紧密,中部用塑料薄膜缚紧,大约一周以后就可以愈合了。之后就可以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部分。

切腹接法

在3月上旬和中旬进行,选择砧木在地面以上5-7厘米处,剪平并且借助嫁接刀削好,选择稍带木质的光滑部分作为斜切面,深约1-1.5厘米。保留2-3个芽接穗,同时将下端削成楔形,长约1-1.5厘米。之后将砧木切口的一边同接穗切皮对直,紧密地插入砧木切口里,再用塑料薄膜捆扎起来,大约半个月后就能愈合,并且抽芽长出。然后需要进行松土除草工作。待到45-60天以后,开始抽梢时,需要除去包扎物,不然新梢很容易弯曲。

花友们都在看 更多
花花聊花 更多
2021养盆镇宅花,当做守护神,好运进来,霉运离开!
3天快速生根法,只用一张湿纸巾,亲测有效!
这花不用扦插,土里扒拉一堆小芽,立马1盆变10盆,懒人也能养!
这花不能长太高,越矮越值钱,一长高就砍!
再穷也要养盆它,上档次又镇宅,养的越久越气派!
花友问答 更多
新买的千佛手怎么养
刚买回来的千佛手需要放在18-25℃之间的温暖环境中养护。养护时,要给予它适量的阳光照射,并且保持通风。要适当控制浇水,千万不能让土壤里出现积水。可以通过喷水的方式来提供给它一些额外的水分。要注意控制施肥,最好不要施肥。等它适应新环境并恢复生长以后,再开始施肥。
佛手的花语和寓意,有什么传说故事
佛手的花语为多福多寿,幸福,吉祥。它的果实形状很奇特,有的像拳状,有的像张开的手指,所以有佛手之称。佛可给人们带来幸福,安慰,因此佛手象征着吉祥,如意。此外,佛还和福谐音,因此还寓意着祝福。另外,关于佛手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故事。
佛手花的家庭养殖方法
佛手花生长可提供疏松肥沃的酸性土,可用沙土、园土、有机肥混合配制,养殖一两年要换盆一次。养殖中保持好充足的光照,可养在南向阳台。佛手花比较耐干旱,平时可等到盆土发干后再浇,一次性不能浇太多。生长旺盛的时期,每隔半个月施肥一次,用稀薄的液体肥料。平时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,出现后及时喷药治疗。
佛手瓜宿根越冬方法,如何管理
在11月份末到12月份初,采瓜结束后需施好越冬肥,让佛手瓜底下部分的根部可以积累充足养分,提高其越冬期间的抗寒能力。施肥时顺便将瓜园的杂草和枯枝等清除干净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在茎基附近施用辛硫磷药剂,毒死土壤中的害虫。在霜雪来临之前,要为其覆盖12-15cm左右的稻草再盖一层薄膜,帮助其顺利过冬。
佛手是什么,佛手图片
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的多年生灌木植物。它的茎上有锐刺,新枝为紫红色,叶子单生,通常是椭圆形。其花为总状花序,花瓣有5片。果实手指状,成熟后表皮为黄色,果肉透明,可以拿来吃。它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,不耐寒,而且也怕旱,需要经常浇水,并做好保暖工作。
佛手花的功效与作用,佛手花图片
佛手花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,可以美化环境,同时还能散发香气,去除空气中的异味,并起到杀菌消炎的效果。把它晒干后可以入药,既能疏肝理气,又能和胃快膈,可以治疗肝胃气痛和食欲不振。通常在清晨日出前采下,放到向阳处晒干,去掉杂质后保留即可。
佛手果的功效,佛手果图片
佛手果的功效有很多。它可以平喘、解痉、镇痛,还能保护心脏、抗炎消肿。其果实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,比如柠檬油素、香叶木甙和橙皮甙等,这些物质对器官收缩有对抗作用,还能缓解肠胃张力增加,并且对痛觉有抑制效果。另外,也能预防心律失常,并且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。
佛手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
佛手的功效有和胃止痛、化痰止咳,同时还能疏肝理气,保健益寿。它可以治疗消化不良,针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和哮喘也有缓解作用,另外还对胸腹胀闷有疗效。不过也有一定的副作用,体质虚弱的人一定要少吃,如果在服用一些药物,比如新斯的明和心得安等,也不能吃它。
玉珠莲和千佛手的区别
株型不同:玉珠莲比较的高,茎节比较的密集,呈现垂直状态;千佛手又叫做王玉珠帘,株型较矮一点,节比较的稀疏,呈现下垂的状态。叶子不同:玉珠莲的叶子比较小,叶子的边缘很圆润;千佛手的叶子较大,并且叶子略锋利。花朵不同:玉珠莲花较大,颜色为深玫红色;千佛手的花朵较小,花颜色为黄色。
佛手掌怎么养
它属于一类多肉植物。它的叶片是肉质的,长度在六厘米左右。形状像舌头,且卷曲着。颜色是鲜绿色的,上面带有光泽。它的整体形状像是佛手,所以因此而得名。它原产在非洲地区,后来传入我国,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观赏植物。